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讯行业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6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桐油市场观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16: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8000元/吨降到11000元/吨之后又返弹到14800元/吨,随着电子行业的全面亏损油价飞流直下一举击破10000元/吨关口,新油上市后,在人气十分低落的情况下,局部地区击破8000元/吨的关口,本人在2005年12日2日发表了一遍"坚定信心共同维护桐油市场稳定"的文章,文章发表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籽农.桐籽经纪人.生产企业.经销商.用油企业共同努力,使桐油价到目前为止占在8000元/吨之上,真是不易啊。
4 g8 D4 k: b$ ^$ ^: Z) @" ?       最近本人走访了一些经销商与用油企业:- k% m- I. ~+ g3 @
        问中间商:在南宁会议前后你们是否出于油价太高生产企业有卖降不卖涨的习贯利用工具达到你们吸货和完成订单的目的?
, N! i1 o7 s) A+ d" e+ H! X( U" D      答:起初是有这个意思,没想到会与多种因素巧合,如电子行业的亏损,一些配方的改变
( A% |4 r6 S# g, k5 V等因素,造成价格下降得那么快,我们也是损失了不少,用油企业听说价格下降,不是改单就是不付款,一些亏损企业根本无钱付.3 w; `0 m2 I7 S4 j7 w6 i  T
        问一般用油企业:你厂里今年需要桐油吗?
7 n, D/ A& z  \- {0 s  G. U        答:我厂去年已改变配方,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多少还得用一点,目前价格不稳定,等价格合适时再联系.# ?" D2 C9 [4 G3 E
         问:目前的价格已是很低了?
7 [4 v& \: W+ P7 W1 z. p        答:听传言桐油要降到七仟去,看看再说,一胆降到七仟一吨我厂进200吨.到时再联系.
: r# t1 ~+ q& n/ \         问机电行业:你们今至明年需要多少桐油,现在价格这么低只有去年的零头应该是进货的时候了?
! ?% ~! C/ U( @. H1 p" s        笞:价格是可以接受,就是我们的资金很紧张,我们的产品售后货款难以收回,我们今到明年诂计只能需要一点就进一点,要货时我们再联系.
3 l& F( x1 R6 O. X1 l0 k         
1 B" ]/ g. p$ r7 f4 `' x1 O        征对以上情况今到明年的桐油生产和经营企业是很坚苦的一年,但我们也不要悲观,应刻把其看成是市场正常现象,希望全行业同共努力共同度过难关.3 T4 e7 L- h; C8 G
        方法1:生产企业确实要阵低成本,征对籽农心态坪区1元.山区0.9元.油厂可大张旗鼓的打出1元的保护价,与以往不同的是桐籽的质量,收1元的干籽比收0.8元的湿桐籽的成本低得多,以0.8元的桐籽出油22斤计算[桐枯保生产成本]其吨单价为7272元,以1元/市斤的桐籽出油28市斤计算,其吨油单价为7142元[把水电煤机械磨损与人工计入后差异更大].我诂计今到明年的桐油击破7000元/吨是很困难的.
" h. M; r+ }) V  k) f( [2 R/ X      2:经销商有客户和资金优势,应刻积极为生产企业分忧,在合适的价位上进一些货,不要等着客户需要时忙个不停,恨生产企业不合作.不卖帐等等.) o. t# @# l. R2 ~
     3:有资金实力的用油企业可在合适的价位选择优质桐油库存,不要等着大家都去买你长跟,这些你的成本会高于他人质量自然也会差于他人,从而让你的产品从质量上价格上都处于无市场竞争能力的地位.
3 I, B9 A* E; ~1 y- k"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05-12-15 16:56:00 | 只看该作者
请教7080:你好!我有点看不懂,既然按照你期望的籽价在0.8-1.00元、斤,计算出成本价都要7000多了,为何说“今到明年的桐油击破7000元/吨是很困难的.”?? 可是现行籽价都在1.00以上,更者1.15左右,看来成本都要8000以上了。 不知你如何看待?谢谢!% u6 _  A8 `( {; i
板凳
发表于 2005-12-15 17:18:00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一堆字,我看了似懂非懂(可能是7080写得太急,有些字或词较含糊),不过大概意思可以理解,也不知本人理解是否有误:对于今年市场大家不要悲观,从供求方面综合考虑今年的油价较难低破7000元,并对商家提了3点建议。是这样吧?我提一些意见吧。
: z. O4 C4 m' y% f+ ~6 I4 v当前桐油价格和亚麻油价格持平,在同等价格下使用厂家是否会加大桐油的采购呢?(桐油的性能优于亚麻油是无可厚非的),带着这个疑问我询问了一些油墨、覆铜板行业。
; ?3 v! I4 c" U9 e' c( ?  \油墨的答复是,价格下调后用量是否加大不能确定,企业只能针对产品的产量来决定原料的采购量。! f* `3 M6 L/ s
覆铜板答复,在适合的价位肯定会加大采购量量,而且今年整个覆铜板行业的产能都在加大。
- [& V1 O+ V6 j2 a由此看出,价格回调到一定的价格,采购方的需求量是会加大的,当然这也要整个宏观经销环境相关联。
$ R( a5 U0 s: N- b( y$ U% g7080的建议不错,本人想对第2、3点提出一些不同看法。4 k8 Z3 h5 Z" w4 b
  7080提到“经销商有客户和资金优势,应刻积极为生产企业分忧,在合适的价位上进一些货 ”这点我不赞同,想法固然好,但是很难实现。  
, I$ x  N) E; c! X" Q" s经销商只是扮演价值链上某个节点角色 , 经销商作为企业产品分销渠道中重要的角色承担着从生产厂家和终端用户之间产品和资金转移的功能,经销商的能力以及效率都直接的关系到产品的销售甚至厂家的生存和发展。经销商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个体,他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需要。 利益,厂家和经销商的纽带这是管理经销商的首要和最主要的工作。毋庸置疑,利益是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合作维系的唯一纽带。
* x* O1 {' ?: b& y9 S经销商对产品的定位是有区别于厂家的。厂家考虑的是消费者利益,而经销商考虑的却是自己的渠道网络和自己的社会资源,经销商选择产品、经营产品是要给产品寻找嫁衣,其对产品的定位是要针对自己的渠道为标准的,自己现有渠道或者创建新的渠道是否与产品本身要符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e5 @( l/ b8 V- I/ I1 Q% W( j
相信每一个经商者都有一定属于自己的资源,老的经销商可以在网络上形成自己的产品流通链,新的经销商在朋友与社会资源有一定的供需链。绝大部分的经销商资源都很有限,如果说在市场的黄金一期很多经销商会四处开疆拓土,那么在这个经销商群体的“冷冻期”,很多经销商便不得不有所收敛,他们中的一些将自己的力量集中于某一个区域,或者集中精力成为某一类渠道上“经销大户”,在局部资源的垄断上,设置制造商不可逾越的天堑。
1 f4 j$ K' W, t% |6 A! X: D9 a“有资金实力的用油企业可在合适的价位选择优质桐油库存,不要等着大家都去买你长跟”这一点谁都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于“合适的价位”如何定位?市场变数很大,风险无处不在,跌势中,有4000的价那会不会有3000的价呢?商家规避风险的意识也强了,在看不清的情况下谁也不会盲目屯积的,更何况能看得准的人少之又少啊。所以,大的买家采取招标这一方式,应该也是策略之一吧。
6 h* t; G% u+ P0 ~: S: Y以上只是个人的浅见,对于今年的市场确实很难把握,在操作上我个人是短线操作。
$ I- m+ i& R0 r; U. q2 R4 [& U
地板
发表于 2005-12-15 18:32:00 | 只看该作者
提醒各产区要警惕目前存在的农户惜售和个别产区抬价抢购的现象。当前桐籽收购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农户惜售。虽然不少农(贩)了解今年的市场形势已出现变化,但仍把去年的收购价格及走势当作参照,期待后期籽价上涨。二是一些地方出现抬价抢购的现象,市场存在不稳定风险。也有部分收购加工企业由于去年的挫折,不敢轻易入市收购而等待观望,收购处于僵持阶段。
( m. U$ D( A8 P提醒农民和企业,今年油价走低是正常的。在8000-9000元的价位上,农民能够保本有利,收购加工企业快购快销也有利可图,企业可以接受,国内与国际的价差也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过低地压价或过高地抬价,不利于产业各方利益,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希望农、厂、商、使用企业冷静、客观地分析形势,平稳开秤收购,严抓桐籽质量;快购快销,加速资金周转;诚实守信,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8 [1 v6 t( @+ w
) x/ k2 z6 T- C+ R-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5 18:45:54编辑过]

- @9 c& z4 z2 H/ D3 d& ]- s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20:50:00 | 只看该作者
目前桐油价格虽然调到与亚麻油基本相等的价格,桐油生产与经销企业要防止亚麻油的价格下降。) i$ H5 x7 X) j& Q  k
       188对不起,我是为了投方便才以0.8与1元举的个例子,致于所说今到明年击破7000元/吨很困难也是本人根各种因素得出的个人判断,本人的意思是上升有10000元/吨的压力位,下降有7000元/吨的强力支撑位。
6#
发表于 2005-12-26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7080老兄,辛苦了,呵呵,支持,顶一下。
7#
发表于 2005-12-26 14:59: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亮妹的支持,我已记下了天上月亮.支技我一次老兄可让你批评十次,以后不对之处还希望你多多批抨指证.
9#
发表于 2005-12-27 09:40:00 | 只看该作者
7080分析的不错,建议到产区走走,更进一不了解市场行情.
10#
发表于 2005-12-27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出口商、使用商更多地发表言论。坐井观天毕竟受到一定地局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华讯行业网 ( 桂B2-20030027  

GMT+8, 2025-5-14 20:39 , Processed in 0.0316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